社會學現狀分析
本來社會學專業的大學學業是針對災難和危機設置的,因為在這些情況下社會學者最受歡迎,他們要解釋為什么這樣以及是如何發生的。在社會學理論的發展經歷了關于命題和反命題、帕森斯與哈貝馬斯以及現代與后現代的討論后,為了不使其在一次災難中結束,這個專業的學生和畢業生一方面必須清楚知道如何找到職業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要認識到在就業市場上他們的優勢在哪兒。只有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人,才能在求職和面試對話中將其化作自己的優勢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必須通過專業學習外掌握的能力來使自己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這一點對他們的要求比對經濟專業的學生要高得多。這方面適用的準則是,他們要完成三次為期至少兩個月的實習。這具備許多優點:一是可以防止對理論生搬硬套和脫離實際;二是可以和企業公司建立一張有價值的關系網。
有豐富實習經驗的人可以在就業市場上有突出的優勢,這樣一來既消除了社會學專業的學業特有的弱點,從而也更容易證明其專有的強項。在大學里,社會學專業傳授的是如今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受歡迎的能力,既抽象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和跨學科性。此外,社會學專業的學生要掌握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技巧和修辭能力。最后甚至要強調指出的是,他們在專業學習中要在教授和同學面前做無數的研究報告和專題報告,這使他們掌握了最熱門的軟技巧(Soft Skill)之一。
社會學要求
如今,企業公司比平時更注重將申請者的整體能力與空缺的職位要求相比較,處在這個時代的大學生也有必要作一個中期的事業規劃。想更平穩地從大學生活過渡到職業工作的人,最好寫一篇與現實相關聯的聯的聯的學位論文,如果可能的話,甚至應在一家企業公司公司里撰寫;他們還應該具備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相關聯的聯的的PC程序知識或者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在大多數學校里,社會學專業的規定學習年限是9個學期,如果學生能在此期限內順利完成學業,就會對成功地進入職業生活發生明顯的積極影響。
畢業時偏大的年齡會明顯導致負面影響。聯邦統計局的一個調查表明,社會學專業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平均需要12.5個學期,此時他們已經將近30歲,而且這個現象在男女生之間幾乎不存在區別。另外,把社會學視為典型的女學生偏好的專業也不是沒有道理,幾乎65%的新生和55%的社會學專業大學生為女性。
社會學就業形勢
社會學專業的人才在勞動力市場上很少有內部競爭,就是因為大學畢業生太少。1999年全德國只有1432名社會學專業學生畢業,其中女生817人,男生615人。在此期間,德國企業公司公司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工作團隊內部的多元化的重要性,這就明顯改善了以前受冷落的群體,比如社會學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一個長時間的對比就證明了這一點:1985年社會學專業人才的失業率還是將近20%,到2000年下降了一半。盡管如此,社會學人才在找工作上還是有困難的,尤其是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明確定義的工作領域。看一下他們的就業領域,比如在高校和國立機構里作科研,或者在商業性的市場和民意調查研究所里工作,就會發現,他們更象是全才而不是專才。